名词解释

苍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(常用字) ,形声兼会意字,从并cǎo,仓声,声兼义 ,读作cāng。该字始见于始见篆文。本义是指草的颜色,亦可指浅青色和灰白色 。

文字源流

《道德经》也说:"田甚芜,仓甚虚。"古人常以"草"来描写"荒芜"景象,因此,"苍"便代表荒芜的粮仓,引申为衰败、老迈、白色(衰老的颜色)青色(杂草的颜色)。相关用词如苍老、苍白、苍天等

传统美学

《广雅》云:"苍,青也。"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"在色为苍。"注:谓薄青色。"。"苍"作颜色之义,在诗词、绘画、彩塑等中国传统艺术中并不鲜见,它往往被用于自然景物的描绘,并逐渐由颜色之义引申为某种美学特质,成为中国传统美学原色之一种 。

美学意识

根据中国传统的五行学说,东方属木,其色青,对应的季节为春。由于苍天之色亦为青色,实际上,这种理解传达出了一种美学意识。

自然之美

诗人常用"苍"字来形容颜色之苍翠。唐王维《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》:"寒山转苍翠,秋水日潺缓。"宋代苏轼《登玲珑山》:"何年僵立两苍龙,瘦脊盘盘尚倚空。"青绿的颜色往往传达出活跃、自由的视觉体验,展示了一种旺盛的生命力,指向了生机勃发的自然之美 。